20120314「大高雄區域產業治理策略」公聽會
一、緣起
高雄市為南台灣的都會核心,台灣的第二大都市,同時是雙港城市:擁有高雄國際小港機場及高雄港。而在這城市裡擁有高鐵、捷運、輕軌、鐵路運輸及高速公路的交匯點,形成一個涵蓋陸、海、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。便捷的交通運輸形成,為高雄的未來發展帶來無限的前景。另一方面,高雄與台灣重工業發展息息相關,舉凡中國鋼鐵、中國造船、中國石油,這些產業在政府十大建設時期的計畫中,做為重化工業的基礎建設。當時的規劃為現今的高雄帶來繁榮與成長。
隨著全球化的深化和科技的日新月異,現今都市經濟發展的動力和競爭力的展現,已經由「生產型」經濟轉向「知識型」經濟,也就是說藉由知識型的經濟來掌握產業鏈的價值、創造高附加價值和掌控都市腹地的產業網絡。文創產業及知識型產業在高雄應有很大發展空間。
因此,若要發展成具有高度競爭力的現代化城市,必須透過這次大高雄行政整併的機會來進行「破壞性的創造」,汰換不合時宜的產業發展政策,導入現代知識型經濟的發展策略,重組新大高雄地區的產業內容和產業結構,以期成功地優質化的經濟結構來重振競爭力。
後ECFA時期台灣經濟邁向自由開放新時代,將與更多國家簽署FTA,驅使台灣更全面自由開放。自由開放可釋放台灣全部優勢條件,台灣從經濟到文化將躍升到新境界,國家人民可獲得最大福祉。而新加坡是自由開放之典範,新高雄特區位處中國大陸沿海精華地帶與樞紐,將比新加坡更勝一籌。它可有效帶動大高雄走向繁榮,提供5萬個就業機會,讓每人平均所得達2萬美元,每年創造GDP逾60億美元。如何透過區域產業治理,增加高雄競爭力,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。
二、探討議題
(一)產業政策「破壞性的創造」包括整治舊巢、興築新巢、
引鳳返巢及納鵬築巢,高雄市政府有何新的產業政策?
(二)縣市合併後,對於轄區內工業區之盤點及檢討該如何落實?
(三)大高雄地區該如何讓台商返台投資、吸引外資進駐呢?
(四)目前高雄市產業結構中足以成為聚落型產業有那些?
新興產業有那些?高雄市政府有何引導政策?
(五)知識經濟以及文創產業如何促進高雄產業發展?
(六)高雄如何掌握自由經濟趨勢以促進就業及產業發展?
(七)精緻農業有何規劃及產業發展方向?
三、主辦單位:高雄市議會
執行單位:黃柏霖議員服務處、陳玫娟議員服務處
協辦單位:經建會、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、立法委員林國正服務處、
高雄港務公司、經濟部高雄加工出口區管理處、高雄市政府經
濟發展局、都發局、工務局、文化局、財政局、海洋局、交
通局、農業局。
四、日期:2012年3月14日(星期三)
PM 10:00-12:00 地點:市議會會議廳
五、公聽會主持人:黃柏霖議員、陳玫娟議員
(並邀請多位關心市政之議員出席)
六、議程:
09: 30-10:00 報到,領取資料
10:00-10:10 公聽會主持人致詞
10:10-10:40 各單位報告
10:40-11:10 學者專家發言
11:10-11:50 與會貴賓發言及討論
11:50-12:00 主持人結論
七、預計邀請與會之學者專家
(一)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務長 譚大純博士
(二)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副校長 吳連賞博士
(三)義守大學企管系楊東震副教授
(四)義守大學財務金融系李銘義副教授
(五)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 李仁耀 博士
(六)國立中山大學 政治經濟系教授兼系主任 張其祿 博士